跳到内容

跳到目录

编写了九十年的辞典

编写了九十年的辞典

在1621年,有位意大利探险家于波斯的一座古城波斯波利斯的废墟,发现了一些没有人认识的文字。19世纪的考古学家在伊拉克也发掘出很多刻有这种文字的铭文,有的刻在宫廷的墙壁上,有的刻在泥板上。铭文保留了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各种语言,是当时的君王例如萨尔贡二世、汉穆拉比和尼布甲尼撒二世所用的。这种文字的形状呈三角形,因此被称为楔形文字。

楔形文字对了解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文明是不可或缺的。学者看出,要解读这种文字,就得编写一部阿卡德语辞典,亚述语和巴比伦语就是源自阿卡德语的。

这项艰巨的工程于1921年展开,由美国芝加哥大学的东方研究所负责,经过90年的时间,终于在2011年完成了。《亚述语大辞典》分为26个部分,共9700多页,涵盖的时间从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100年左右,当中所论述的语言包括古代的伊朗、伊拉克、叙利亚和土耳其一带使用的语言和方言。

《亚述语大辞典》分为26个部分,共9700多页

为什么这部辞典的篇幅那么多、编写的时间那么长呢?编写给哪些人看呢?

涵盖的内容

吉尔·斯坦是芝加哥大学东方研究所的所长,他说:“这部辞典的独特之处是,它不单解释词意,还详述词的来源和词的各种用法,读者可以从中了解美索不达米亚的文化,包括历史、社会、文学、法律和宗教,因此可说是一部文化百科全书。各地学者要是想研究有关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记载,都会参考这部工具书。”

在编辑工作的初期,编者就看出,“要是想确定某个词的意思,包括该词在不同的语境或用法之下的含意,就不但要搜集该词的所有出处,还要尽量搜集相关的上下文”。这部辞典也因此汇集了大量楔形文字的引文和译文。

在过去两百多年,学者破译了许多楔形文字的文献,这些文献涉及的题目十分广泛。在古代的中东,阿卡德语(亚述-巴比伦语)是各国之间沟通的语言。除此之外,人们也用这种语言来写作,学习数学、天文和魔法。另外,在很多情况下,例如做买卖、制定法律、发展各种专业,以及从事宗教活动,阿卡德语也派得上用场。因此,这类文献所含的资料非常丰富。

这些文献所记载的并非陌生的文明。马修·施托尔珀是芝加哥大学亚述研究系的教授,断断续续地参与过辞典的编写工作,前后长达30年。他说:“很多内容都跟人们表达恐惧、愤怒、爱意、求爱等有关,所以很容易明白。”他还说:“有些铭文记载,一些君王说自己有多么伟大,但我们却从别的铭文看出,他们其实并不是那么了不起。”在伊拉克的努济出土的一些铭文提到3500年前的一些法律纠纷,当中包括一个寡妇所得的遗产、一块水田、一头借来的驴。

编写工作完成了吗?

各地从事亚述研究的学者都曾参与辞典的编写工作。东方研究所的工作人员用几十年的时间收集了约两百万个单词,并解释每个词的用法。辞典的第1部分在1956年出版,之后有25个部分陆续面世。整套辞典的售价约2000美元。辞典的所有内容都被上载到网站,供人免费查阅。

编写这部辞典的工程十分浩大,整整用了九十年才完成。虽然如此,参与编写工作的学者却承认,这部辞典还是不完善的。关于这点,有篇文章指出:“编者还未完全理解某些词的含义,而且他们不时有新的发现,所以这部辞典可说……仍在编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