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内容

跳到目录

她喜爱她所学的真理

她喜爱她所学的真理

她喜爱她所学的真理

不久之前,一个妇人临终前所写的信给人发现了。这妇人在2004年5月因癌症去世。她显然由于健康状况突然恶化,才无法完成这封信。虽然这封信未能寄出,但有机会看过这封信的人都感动得掉下泪来,他们对上帝的信心也因此大受强化。

写信的人名叫苏珊。她在信中说,十来岁的时候,她首次致电给美国康涅狄格州的一位耶和华见证人长老。接着,她谈到自己在年轻日子面对的情况。去年年底,这封感人的信交到苏珊的母亲手上,她的母亲还把信的副本寄到纽约的耶和华见证人总部。

苏珊写道,1973年她在电话簿上找到康涅狄格州那位长老的电话号码。她解释说:“那年我14岁,在阅读过《守望台》和《警醒!》后,我认定所学的就是真理。我从未遇过耶和华见证人,于是翻开电话簿,找到耶和华见证人一栏,选了一个号码,首三个数字与我的电话号码一样。接电话的是根里希弟兄,他知道我从未遇过见证人时,感到非常诧异。” *

严重的难题

苏珊在信中解释说,她10岁时被送到姨姨位于康涅狄格州的家里居住。那次原本是作短暂停留,但过了不久,苏珊告诉当时独自住在佛罗里达州的母亲,她希望继续留在姨姨那里。苏珊在信中写道,她的情况好像“出现了斯德哥尔摩综合征。这个现象是指一个人跟压迫者相互产生好感,并且结下友情”。 *其实,她当时被虐待得很厉害。

她写道:“我受到姨姨和她的伴侣恶毒的对待,他们甚少有访客。虽然我后来获准上学,妈妈又寄来大笔生活费,但他们不但没有给我午餐吃,连像样的衣服也没有给我。我只有一套内衣裤,而姨姨那两个年纪比我小几岁的女儿却什么都有。”苏珊把这些经历写下来,是要说明为什么姨姨发现她有兴趣学习圣经,她必定会有麻烦。

苏珊怎样加深对圣经的认识

苏珊写道:“根里希弟兄介绍我认识一位灵性成熟的基督徒姊妹劳拉。劳拉花了许多时间,解答我无数的圣经问题,并常常跟我在自助洗衣店会面。”苏珊说在此之前,她从没有为任何事情自行作决定,但与劳拉讨论圣经,并阅读过《导致永生的真理》等圣经书刊之后,她便懂得作决定了。

苏珊继续说:“一个星期五的晚上,我告诉姨姨我曾跟耶和华见证人交谈。结果,姨姨强迫我站在厨房的中央,整夜不准我睡觉。之后,我更有决心要成为耶和华见证人。”

从那时起,根里希弟兄常常向苏珊提供圣经书刊,协助她明白圣经。苏珊写道:“我对《1974耶和华见证人年鉴》的印象尤其深刻,当中记载了纳粹德国的见证人怎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和期间忍受迫害……。于是,我请根里希弟兄把王国诗歌录在录音带上,好让我能够学习唱这些歌。一年间,我已能够顺序地把1966年发行的《口唱心和》诗歌集内全部的119首歌唱出来。

“在那段日子,根里希弟兄也把圣经演讲、戏剧和大会节目的录音带送给我。他会把录音带放在第十路线的某条电话线杆附近让我拿走。……由于我无法出席任何聚会,我在属灵方面的进步大概到此为止,这实在叫我灰心沮丧。我想我已经精疲力竭了。”

苏珊说,随后几年的日子十分难熬。连她只认识的那两位耶和华见证人,她也再没有联络了。然而,她说“她所学过的诗歌就像‘咒语’一样”。为什么呢?“因为我不时想起诗歌的歌词,比如‘上帝的战士不求生活安逸’。我知道这首歌是一位见证人在二次大战期间身处德国集中营时写的,这使我感到更加痛苦,我觉得自己像个胆小鬼,并且认为耶和华已把我遗忘了。” *

终于寻获自由

“我踏入18岁的那一天是个转捩点。由于我们已被列入‘拒绝探访’的名单当中,因此多年来没有耶和华见证人探访我的家。但那天,来自其他会众的一个姊妹上门探访,刚巧当时没有其他人在家,所以我能跟她交谈。这是我记忆中第一次周末独自在家。我觉得这正好证明耶和华没有离弃我。于是,我致电给我起初联络的根里希弟兄,告诉他我已准备好离开姨姨的家,并且请他给我一点意见。终于,我得到帮助迁离那个地方了。”

苏珊在1977年4月迁到另一个地区。她在信中补充说:“接着的一年,我能够出席所有基督徒聚会和大会,并开始参与传道工作。我再次跟妈妈联络上。妈妈知道我在这些年来受尽折磨,不禁大为震惊、心如刀割。她立刻伸出援手,确保我得到一切所需。妈妈几年前迁往阿拉斯加居住。后来她对圣经产生浓厚的兴趣,于是我就在1978年迁到阿拉斯加,跟她一起住。最后,她受浸成为了耶和华见证人,直至现在仍忠心事奉耶和华。

“我开始参加聚会以后,根里希弟兄安排了一次集体的旅行,去参观耶和华见证人在纽约布鲁克林的世界总部,并且邀请我一起去。那次旅行是我最宝贵的礼物,教我终生受用。那次参观总部激励我感恩图报,好好运用一生为耶和华的组织服务。好,大概就这么一些了。我把一切都写得精简,因为我希望来得及完成这封信。”

其实,苏珊的信长六页半、没有空行,以上只节录了部分内容。在信的尾部分,苏珊写道:“上月,我在医院病得很厉害,我知道自己将要离世……。我祈求耶和华让我好好多活两个星期,把一些事情办妥。……我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但我必须说,我在真理的日子实在多姿多彩,是无人能够想象的最美好时光。”

这封信没有结尾客套语或署名,也没有邮寄出去。找到这封信的人不知道收件人是谁,但正如文章的开头所说,这封信最终交到苏珊的母亲手上。

认识苏珊

苏珊在1979年4月14日受浸。苏珊的母亲其后返回佛罗里达州,但由于苏珊与诺思波尔会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她决定继续留在阿拉斯加。不久,她开始全时传道服务,加入先驱的行列。后来,她迁往佛罗里达州,1991年与一位基督徒长老兼先驱同工结婚。苏珊的丈夫在苏珊死后不久也与世长辞。

苏珊和丈夫深得会众喜爱。两人一直并肩从事全时传道工作,直至苏珊由于健康问题而无法继续为止。苏珊合共从事了超过20年的全时服务。苏珊的丧礼在佛罗里达州举行,弟兄用电话线把诺思波尔会众与丧礼举行的地方连接起来,好让当地的弟兄姊妹也能够参与。

苏珊的信使我们越发体会事奉耶和华的人所享有的属灵福分,并且更加赏识奇妙的复活希望。(使徒行传24:15)苏珊的经验正好证明,上帝亲近所有 亲近他的人!(雅各书4:7,8

[脚注]

^ 4段 1993年,根里希弟兄和他的妻子不幸在意外中身亡。

^ 6段 请参阅《警醒!》1999年12月22日刊第7页

^ 13段 《歌颂赞美耶和华》第29首歌,歌名是《见证人,勇往向前!》。

[第23页的精选语句]

“我在真理的日子实在多姿多彩,是无人能够想象的最美好时光”

[第21页的图片]

10岁的苏珊

[第23页的图片]

苏珊与丈夫詹姆斯·西摩